─子正
我跟太太寶萍,從小各自因原生家庭父母的爭吵、打架,幼年時都沒有健全婚姻的楷模,使我們對家庭及婚姻關係亳無期待與憧憬。國中時期受洗成為基督徒後,教會傳道人鼓勵我們從即日起就要為未來的另一半禱告,雖不明白,但也憑著信心經常祈求。大學參加導航會倍加團契,並搬進「弟兄之家」操練成為基督門徒,學習把聖經應用在生活中,培養成熟男人的品格;在團契中,認識同校學妺寶萍,那時她也搬進了「姐妹之家」,從團契的屬靈長輩們的見證,使我們相信美滿而幸福的婚姻家庭是可以達成的心願。
大學畢業後,認真思考男女交往,並為婚姻擇偶設下了三個條件:1.一定要有堅定的基督信仰。2.我要得到屬靈父親的認可與祝福。3.需要有來自聖靈的平安。第1點沒問題,寶萍是姐妹之家的姐妹;第2點也特別徵詢我的屬靈父親─導航會美籍宣教士Seb Pense老師的意見,記得他給我的回應是:「他認為這位姐妹是團契同年齡姐妹中最成熟且最美麗的姐妹」;經過時間的相處認識與瞭解,發現和寶萍在一起「有一股很穩定、平安的感覺,也有一種可以細水長流的安全感與滿足感」,這是和其他姐妹在一起時所沒有的,相信這就是聖靈所給的平安與感動。有著這三個印證,便開始一同朝著結婚的目標交往。
交往時,穩定參與福音事工,在服事中彼此更認識。並邀請「東海大學幸福家庭推廣中心」的張資寧牧師和曾惠花牧師夫婦作我們的婚姻輔導。在一次兩小時,一共十多次的婚姻諮商輔導中,共同為著教堂婚禮作預備。甚至當時爸爸高齡68歲,仍願意和我及未婚妻參加婚前輔導,支持我們完成教會婚禮。但患有憂鬰症的母親,不斷阻止並告訴我:「婚姻是戀愛的墳墓」、「婚姻是痛苦的、受罪的」…等等負面的話語,造成我非常大的困擾與攔阻。
聖經說:「那人獨居不好,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。」我選擇聽從神的聲音,在2000年和寶萍結婚,現在,我和太太寶萍已結婚18年,並養育三個子女。我們希望應用聖經的原則,作為我們維繫婚姻及教養子女的方針。